直想寫一篇關於林語堂先生的文章,可惜手邊的雜事總是此起彼落、絡繹不絕。


我常在想,像林語堂這麼懂得生活情趣的人,如果生長在充滿著部落格的時代,必然會閒適地每天提筆寫他一篇,自娛娛人,而不會像我一樣俗事擾身,老有著種種不能寫的藉口。


前些時候走了一趟 林語堂 先生的故居。故居的所在正好在車馬喧騰的仰德大道旁,並不靜謐。但進了大門之後卻是一方天地,先是庭園造景,再來是融合著西班牙味和中國風的建築。房子的另一頭正好面對台北盆地,空氣跟視野都極好,林語堂的墓也在這裡。


老先生他在世時懂得享受,去世後還是很講究。依我來看,他的墓地是整塊故居最棒的地方,既可以看景,又可以避掉外頭的喧囂。很是愜意。


林語堂之所以吸引我,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腦袋。我常在想,怎能有如此聰明的人!這不只是因為他在28歲拿了哈佛碩士,隔年29歲又拿了德國萊比錫大學的 文學 博士,或是寫了許多包括無數的中英文鉅作。如果你走一趟他的故居,你會震懾於他的博學跟深度。在國外,他是以寫英文作品聞名的中 國 教授,在中國,他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學家、文學家、哲學家與科學家。他的手,能執筆寫出大快人心之作,也能繪製出極為繁複的設計圖。白天可以編寫英文辭典,夜晚能夠撰出等身的中國古典作品。


如果厭煩了英文版的哈利波特,有機會你可以讀讀他的英文作品「老子的智慧」、「蘇東坡傳」,或是「生活的藝術」。或者,再把那本曾經提名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「京華煙雲」拿出來重溫舊夢一番。當然,假使你見著了故居裡那台他發明的「明快打字機」,更能就能感受到他全然不同於文學、那極度理性科學的一面。


那種感受,大約就像是大家對於西方的達文西的讚嘆一般。因為達文西既是哲學家,又是畫家、科學家與發明家。


究竟是時代培養出這樣的人才,還是人才造就了那樣的時代?就如同徐志摩、林徽音與梁思成,這些人可以學貫古今中西,能通中國詩詞文學,能寫英文著作,能有一方哲學思路,還能鑽研出中西建築科學的道理。


這樣的人,對我著有太強太強的吸引力。有時候,我會幻想自己偶回到了那樣的時空,奮不顧身去親近去沾染他們的氛維。


 
林語堂故居夜景(照片轉錄自網路部落格,豆比媽的窩)



然而林語堂最讓我讚嘆的,還是他那種極度享受生活的態度。就如他的文章,幽默風趣,他的生活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習慣。


比方說,他的書桌與一般文人不同,沒有一點文稿、書本堆積,收拾得相當清爽的桌面只固定放著煙灰缸,其他就是吃的了,一杯咖啡,以及一包牛肉乾或是花生;書桌是用來閱讀的,他總將腿擱在最下層的抽屜,身體和書桌呈45度角,右手拿書、左手拿煙斗,這是他在書桌前的標準姿勢。 


他不在書桌前寫稿,反而喜歡蜷坐沙發,在大腿上放張板子,就寫起稿來了,毫無疑問,這是「不良姿勢」。


不過,他該被糾正的也不只這一件,因為他還特別愛半躺在床上看書,自己看就算了,還大肆宣揚在床上看書的好處;林語堂語錄裡有這麼一段:「我認為曲腿蜷臥在床上是人生最大樂事之一,但最好的姿勢不是平躺在床上,而是墊個柔軟的大枕頭,枕頭與床保持30度的斜角,然後枕臂而臥,在這種姿勢下,任何詩人都能寫出不朽的佳作,任何科學家都會有劃時代的發明。」


你看,連作學問都可以作得這麼舒服!那更不用談其他的了。


如果喜歡在床上作功課,很顯然的這個傢伙一定還有其他嗜好。那就是吃。


對於吃的享受,你可以想見他絕對是振振有詞。  


「一個美好的清晨,躺在床上,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樂的事物時,一個聰明的人將會發現食是第一樣。」


「愛國不就是對小時候吃過的好東西的一種眷戀?」


除了吃,納涼也是他的最愛。他曾經形容這座宅院「宅中有園,園中有屋,屋中有院,院中有樹,樹上有天,天上有月,不亦快哉」,陽台是他常來的地方;吃完晚飯,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,口含煙斗,欣賞夕照沉沒於觀音山際。如果能在來個幾片他最愛的西瓜,就更完美了。




有所為便得有所不為,林語堂把一間他的齋房稱作「有不為齋」。這名字取得棒透了!可不是嗎?




我回想起當學生的時候有一陣子瘋著收集藏書印,論 文指導 教授正好要去北京大學演講,那時不過1995年之譜,兩岸沒那麼多交流,到冰天雪地的北京是一件讓人很羨慕的事情。我託他給我帶個在北京作的藏書章回來。「刻什麼好呢?」「就刻個不亦快齋好了!」讀書、藏書,不亦快哉,把家裡當成書齋,就成了不亦快齋。挺好。




盼到老師回來時,他什麼都沒帶。原來北京的師傅不肯刻,因為師傅覺得這是胡來,快哉就快哉,什麼快齋的!褻瀆了中國文字。我很生氣,可也沒辦法了。




後來老師又陸續去了北京跟東北幾趟,有一次還從那兒捎了信,託當時還在教書的 朱立倫 老師回來拿給我。為的就是跟我說他在清華大學裡的種種情形,還另外安慰了當時有點情場失意的我。「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」是那時他給我的建議,信的末尾署著「愚師某某某」。當時年少輕狂不懂感恩,十幾年後回想起來,才能體會 那種 老師對於學生的疼愛。




這些往事都在我逛林語堂的故居時,重新浮上了腦海。




林語堂一生精彩,留給後人許多美好的記憶,沒枉了走這一遭。只是日 後他的 夫人廖女士想跟他葬在一起,礙於政府法規不允在家裡下葬,只得作罷。兩人連理數十年,死後卻不能同葬,旁人難免覺得感嘆。不過林語堂若地下有知,必然還是會發揮他幽默的本事,逗大家轟堂一笑。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林語堂先生生平略影


 


林語堂先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(1895) 十月十日 生於福建省龍溪(漳州)縣。


他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、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、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,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,也是集語言學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、旅遊家、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。
   
林語堂因為翻譯「幽默」(Humor)一詞,以及創辦《論語》、《人間世》《宇宙風》三本雜誌,提倡幽默文學,「幽默大師」自此加冕;並著有《吾國吾民》、《生活的藝術》、《京華
煙雲》、《風聲鶴唳》、《朱門》、《老子的智慧》、《蘇東坡傳》等經典名著



 


林語堂先生年表




http://www.linyutang.org.tw/user/aboutlinyutang_2.asp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丈夫週記 的頭像
    大丈夫週記

    大丈夫週記

    大丈夫週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